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实施策略的研究进展

发表于:2022-08-30 21:15:38
0
乐天天
注册时间:2021-10-11 13:36:27
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实施策略的研究进展
 
王潞孙倩丁四清周建大谢建飞郑树基
 
【摘要】 综述了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的理论框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落实运动疗法的策略,包括根据运动疗去指南及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制订运动方案;采用智能设备辅助和冒险疗去,提升患者的运动兴趣;挖掘患者家庭、伴侣
和朋友等支持资源,增强患者参与运动的动力;建立监督机制,督促患者完成运动目标;多种运动形式相结合,提高患者坚持运动的积极性。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的实施策略相较于其他人群更加丰富多样,但干预方案、实施形式仍需完善。
(关键词] 肿瘤; 青年人; 运动疗法; 策略; 综述
【Key words】Neoplasms;  Young Adult;  Exercise Therapy;     Games;     Review
 
 
国际癌症研究所[]]将15~39岁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定义为青年癌症幸存者,我国学者结合国内文化习惯,将其译为青年癌症患者气全球范围内青年癌症每年新发近100万例,死亡达35万例气癌症己成为这一群体的最主要死因。美国癌症协会[4]最新数据显示,青年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84%。癌症不仅给患者生理、心理长期带来负面影响,癌症的日益年轻化也增加了社会经济负担。系统、科学的运动疗法作为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可有效促进青年癌症患者躯体功能康复,缓解焦虑、抑郁、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5-6]。但受疾病与治疗、学业或工作等影响,青年癌症患者参与运动疗法的依从性较低,如何在这一群体有效开展运动疗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青年癌症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并处于成长、朔成和变动这一特殊社会心理阶段(7],因此,将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患者的干预方法[8-9]应用于青年癌症患者,参考价值有限。为此,本研究将运动疗法在青年癌症患者中的实施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促进我国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的实践、丰富运动疗法内涵提供参考。


DOI: I0.3761/j.issn.0254-1769.2019.06.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02701);湖湘青年英才项目资助
(2018RS3034);中南大学研究生自主探索创新项目(202211-811)
作者单位:410013 长沙市 中南大学湘雅护理学院(王潞,孙倩);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护理部(丁四清,谢建飞),整形美容科(周建大);香港理工大学康复学系(郑树基)
通信作者:谢建飞,E-mail:xiejianfei007@l63.com
王跺:女,本科(硕士在读),E-mail :1uwang993@163.com 2018-11-18收稿

1 运动疗法的理论基础
各国学者基千认知心理学、行为学和教育学提出了包括社会认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跨理论模型、健康信念模型、期望价值模型和自我决定理论等在内的多种健康行为理论模型,为运动疗法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青年癌症患者运动疗法的研究多缺乏健康行为理论模型的支撑,仅见少部分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跨理论模型等构建研究方案。
社会认知理论指出,行为受个体和环境变量的影响,其中个体变量包括目标、自我效能、自我评估,环境变植包括指导、反馈。研究[I().12]显示,提高青年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指导其自主设置运动目标,定期接受运动建议,可显著增加运动时长、耐力和运动址。Valle等[13研究发现,支持性环境通过增强运动自我效能,可帮助青年癌症患者改变运动行为并维持长期运动的习惯,这为鼓励患者监护人、伴侣等参与运动疗法以提高其运动积极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无法确定支待性环境通过增强运动自我效能间接改变运动行为,还是直接促进患者积极参与运动锻炼。因此,未来研究需进一步确认环境变量的独立决定性作用。社会认知理论强调内外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中个体因素注重认知思维过程对行为的影响,但无法确定行为改变的作用途径或关键性因素,不能解释、分析或预测行为。因此,在运动方案的构建中,研究者常将其与计划行为理论、跨理论模型结合应用其中,计划行为理论解释了真实生活场景中个体行为的决策过程,阐述了实际行为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图间的因果关系[l气但
 
 

 
Chin J Nurs, June 2019, Vol. 54, No. 6
 
 
 
 
悠灾,

归赣鱼卸醴褶5臼;'^戎~`饮 ,` 女江;啊?1 上-.`改; 比;,平- ` V心生吵严豆』气,善:';3^净妇沮如坎唯神“一一沪土?t闷
 
 
 
 
', 义                  :", 飞、.,一:?汾沁“ 心奴 ',导气\ 尽嘉,恐上d ·吁中获`五`'K勺§.广 }心合,·`
该理论不能解释运动行为的来源,无法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运动疗法的效果。而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运动疗法维持青年癌症幸存者行为改变时间较短,其长期效应仍有待验证[IS]。此外,以中国古代阴阳辩证思想和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融合道、儒哲学的传统运动项目一太极拳,可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肌力,改善体型,同时使患者在运动中达到平静柔和的心理状态[16]。而以禅宗思想为理论基础的正念瑜伽训练,通过冥想、身体扫描、放松训练,使患者感知当下,起到缓解负面心理情绪的作用[17]。
 
  1.  
青年患者的运动兴趣、运动偏好等影响其参与运动疗法的积极性。有研究[18]对599例22~44岁的癌症患者进行调查发现,88%的患者认为有能力参与运动疗法,49.6%倾向于接受癌症中心运动专家的指导意见,且年轻患者更倾向于接受步行锻炼。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横断面调查[18-19]发现,60%的青年患者倾向于完成治疗后接受运动疗法,但不能排除经过治疗的患者自身康复的影响,无法确定干预的有效性。此外,研究[19]发现,性别、经济状况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患者认知能力、负面心理情绪、癌症类型与治疗方法等疾病相关因素、运动疗法实施者、患者家庭成员等均影响青年癌症患者参与运动锻炼。同时,青年群体相较于中老年人地域流动性较大[20],受学业、工作的影响,无法完成周期较长的干预方案,为招募目标人群带来困难。这也是目前研究样本最较小、无法保证运动疗法有效性的原因之
-。Rabin等[21采用邮寄信件、电话、实地探访、宣传
手册、社交媒体等多种方式招募青年癌症患者发现,研究者实地探访邀请患者参与运动干预是最有效的招募方式。
 
    1. 方案
为促进癌症患者建立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个权威机构针对所有癌症患者制订并发布了运动方案指导意见。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发布的指南,以及梅奥临床医学中心的建

议,均推荐青年癌症患者每周进行150  min(5  d/周, 3次/d,10  min/次)的中强度运动或75  min的剧烈运动(22-23)和至少20  min/次、2~3次/d的抗阻力训练(24]。运动强度可依据患者的靶心率、能量代谢当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算,或者根据运动自觉量表自评。运动种类包括有氧运动(步行、瑜伽、骑自行车等)、抗阻运动、平衡感和柔韧度训练、运动游戏等。国内外研究大多根据此项建议制订并实施青年癌症患者的运动方案。尽管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指南中均指出,任何形式的运动均对癌症患者有益22,24],但目前针对青年癌症患者的运动干预研究仍以有氧运动为主,可能与参与者间运动能力差异较大有关,后续研究有必要探索以抗阻运动为
主的剧烈运动对处于特定治疗阶段、特定类型癌症患者的影响。此外,应根据患者的自身需求、运动能力和疾病阶段,由专业健康顾问为其制订个体化的运动处方(12]。有研究[28]借助移动健康APP的管理后
台,划分患者的运动能力,对处于同一运动量范围
(如每日步行5 000 -11 999步)的患者施以相同的运动剂量,实现个体运动处方的批量化。此外,采取“自助餐"的形式,使参与者按要求自行设置并实现每日的运动目标[II]。
    1.  
青年是互联网的使用主体,我国网民中青年群体占比超过50%[25]。相比其他群体,青年对智能终端设备表现出更强烈的偏好,且接受程度高、学习速度快。在青年群体中,社交媒体、智能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APP等展现出推广健康行为的巨大影响力。一项对1 060例18~24岁人群的调查[26]发现,90%通过社交媒体获取健康相关知识或改变健康行为。借助智能化设备实施的运动疗法能充分调动青年癌症患者参与运动的积极性。Valle等[I“将86例21-39岁的癌症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均借助计步器完成150  min/周、共计12周的中等强度锻炼,并均在此基础上通过美国的一个社交网络服务网站学习运动相关知识;试验组通过该社交网站学习运动相关课程与行为改变策略,并登陆专题网页,设置每周运动目标,记录运动日记;对照组获取基础运动知识;两组均认为干预方便、有效并向同辈推荐,两组失访率差异无统计学
 
 

 
:om. Chin J Nurs, June 2019, Vol. 54, No. 6
 
}i,冲夔硐问恤志珈吓心蕙鱼哟砚凛:;” 'i{~;拿``,冷停哀厂莎-喝«岛七飞主如,i,心,y今心尽心分',心,&,七心三~产.,;砬嗓皂  ;缩陷积褫割圈
 
 
意义,该研究验证了通过社交网站改变青年癌症患者健康行为的可行性,但不能确定该网站发布内容的差异、主题网页对患者参与度的影响,后续研究应控制研究的混杂因素。研究[12]发现,患者可借助计步器和网络运动日记坚持每日运动,且疲乏感显著降低,干预效果在研究结束16周后仍然存在,结果显示智能终端是使运动疗法实现日常化、帮助患者维持运动习惯维持运动疗法长期效果的解决方案之一。而Le等[力]对19例l5~35岁青年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智能设备辅助下运动锻炼不能显著改善患者运动量。Mendoza等[28]借助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健康 APP,对29例青年癌症患者实时收集运动参数,并通过社交网站评估、监控运动实施的效果,结果显示,超过90%的参与者完成了全部干预,但运动量没有显著改变,提示样本量较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该研究同时显示了智能设备在获取“真实世界证据“、促进决策共享方面的重要前景和意义。
  1.  
近年来以户外运动露营、冲浪、攀岩、划艇等为主的冒险疗法,因方便有效、形式丰富、趣味性高,受到青年癌症患者的欢迎,越来越多地在青年癌症患者中应用。冒险疗法将体验型学习与冒险经验结合,心理专家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与参与者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层面上的动态接触,帮助其处理心理社会问题29]。由千学习、工作的影响,冒险疗法通常实施 1周左右。Stevens等30]组织11例患癌青少年参加10  d冒险疗法后,通过非结构性访谈确定了4个相关主题:成长联系、团结、重建自尊和创造记忆,显示出参与者在情绪、身体和心理康复方面得以改善。 Rosenberg等[31]研究发现,第2次参加露营的青年癌症患者,在自我同情自尊抑郁身体形象等方面未发生改变,该研究中冒险疗法的有效性随着时间而减弱,可能与患者返家后缺乏相关运动指导和运动动机有关,这也是冒险疗法普遍存在的问题。冒险疗法能够增强青年癌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减轻压力[32],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研究影响冒险疗法的相关因素并考虑构建家庭参与下的自我管理方案,以增强其干预效果。
  1.  
患者参与运动的动力
家庭、伴侣和朋友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年癌

症患者的影响至关重要。有研究m]显示,丰富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千维护低运动量的青年癌症患者的创伤后心理成长。研究[28]发现,在运动中提供同辈支持,有助千青年癌症患者了解运动锻炼的意义,使其更有参与动力。而一项Meta分析指出,对青年患者而言,家庭参与的行为治疗比其他治疗方式更有效[33]。因此,研究者在运动方案中纳入家庭成员,以探究其对干预参与度的影响。我国台湾学者Yeh等[34]采用配对研究设计,将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按年龄、性别配对,试验组患者每周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进行3次结构化有氧运动,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显示,居家有氧运动在缓解癌因性疲乏方面具有长期效果,该研究中青年癌症患者的依从性高 (86%),验证了家庭成员对青年癌症患者参与运动疗法的积极影响。但一项对青年癌症患者及其家属的质性研究[35]指出,即使家庭成员有健康的行为习惯悲者仍可能出现不积极运动的行为,这可能与来自家庭成员不适宜的建议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有关,提示家庭参与式运动疗法应在运动顾问、运动手册、多媒体、网络的辅助下进行。在我国重视家庭的文化背景下,研究者需充分挖掘并合理使用患者的支待性资源,鼓励监护人或伴侣参与运动疗法,以提高患者的参与率,并在专业资源的支持下与患者共同制订合理的运动目标,及时发现并消除消极情绪,帮助患者提高运动的积极性[36]。
  1.  
为保证青年癌症患者参与完整的干预过程,研究者通过建立监督机制以督促患者完成运动目标。院内早期接受运动疗法的患者,干预多在专业运动治疗师的参与下完成。Rosenhagen等[37]组织了13例
(平均年龄16.6岁)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癌症患者,住院期间在治疗师的监督下每周进行3次25  min的运动,显示了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在专业人员的监督下早期接受运动疗法的可行性。而居家运动干预方案中,多通过专业运动咨询师每周打电话、发邮件[12•]研究者借助社交网络APP定期发布公告通知[II\同辈发送群组消息m]等方式,提醒青年癌症患者完成运动目标。有质性研究m]发现,青年癌症患者更倾向接受同辈发送的文字形式运动提醒。完善的督导机制在保证患者参与率方面效果显著,但运动疗法阶段式实施使其干预效果在干预结束后不同程度地消
 
 

 
Chin J Nurs, June 2019, Vol. 54, No. 6 --
 
楞:\七,鱼肛翰                   ?、 ._一`                                                                                 中的护理杂志如”“秦”“'识归气畸
 
 
失,可能与干预后监督机制不完善、患者自身不重视运动锻炼等有关。护士作为青年癌症患者治疗的长期参与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目前仅27%的运动疗法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19],因此,应建立以护士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团队,重视护士的角色功能,加强护士专业职能培养,使护士成为独立的运动锻炼顾问,并构建患者返家/工作后护士监督下的自我管理方案,通过网络、电话、视频等多种方式培养患者的运动意向,建立起长期监督机制以维持运动疗法的远期效果。
  1.  
极性
因重复、单一的运动训练耗时长,易出现关节磨损、肌肉拉伤等问题,容易降低患者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包含多种运动类型的运动疗法(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平衡训练、伸展运动、运动游戏等)更易激发患者的参与动力[15]。一项在41例、平均年龄27.2岁的癌症患者中展开的类试验研究[38]发现,多种运动形式
(居家有氧运动、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但仅8%经治疗后患者完成全部干预。因此,运动疗法开展的时间可能是影响干预有效性和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研究者还将运动疗法与外在多样化的干预形式相结合,采取综合干预手段对青年癌症患者进行干预。其中,与正念、音乐结合的瑜伽运动在各类癌症患者中广泛应用。
Hooke等[17]将20例癌症患者分为儿童组和青年组,
同时开展了6周、每周1次、每次45  min的团体瑜伽课程和2次VCD指导下的个体瑜伽训练。该运动方案为标准结构化瑜伽课程,包括冥想、身体扫描、呼吸训练等内容,练习中辅以音乐、灯光。该研究90%患者完成干预,且疲乏、睡眠质量和焦虑显著改善,儿童组较青年组的焦虑程度降低更明显。该研究提示,年龄可能是影响瑜伽干预效果的重要因素。王国妃等[39]的研究也发现,瑜伽对包括青年在内的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生存质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Blaauwbroek等[12]发现,利用运动咨询干预辅助、优化运动疗法可显著缓解患者的疲乏。如何将不同干预手段与运动疗法合理互补产生协同效应,是后续研究的重点之一。
 
  1.  
运动疗法是促进青年癌症身心康复的重要手

段。青年癌症患者实施运动疗法的策略丰富多样,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与不足可为我国提供借鉴与参考。建议:中通过网络影响力扩大样本量,在大数据样本库中验证已成型的运动治疗方案,为寻求最佳方案提供方法学基础;@与最新科技手段紧密结合,使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运动疗法结合应用;@多层次设置评价指标,促进护理与动物行为学、生物检验、分析化学等学科的交流。
参考文献
 
[I] Medicine IO. From cancer patient to cancer survivor:lost m transition[]]. Jpn J Exp So Psychol,2005,54(1) :55-67.
[2] 王潞,丁四清,周建大,等.青年癌症患者心理痛苦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18, 20(1):148-152.
[ 3] Fidler MM, Gupta S, Soerjomataram I,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young adults aged 20-39 years worldwide in 2012:a population-based study[J].Lancet Oncol,2017,18(12): 1579-1589.
  1. Siegel RL, Miller KD, Fedewa SA,et al. Colorectal cancer stati­ stics,2017[1].Ca A Cancer J Clin,2017,67(3):104-117.
  2. A,Brunet J.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ctivity on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olescent cancer survivors: a systemat1c review[J]. Jmir Cancer,2016,2(I) :6.
  1.  
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3) :300-306.
  1. Y,Sender A,et al. Cancer-related fati­ gue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rit Rev Oncol Hematol,2017, 120(118) :63-69.
  2.  
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 :873-877.
  1. [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0):1252-1256.
[JO] Basenengquist K,Carmack CL,Li Y,et al.Social心ognitive theory predictors of exercise behavior in endometrial cancer sur­ vivors [J]. Heal Psycho! off J Div Heal Psycho! Am Psycho] Assoc,2013, 32(11): 1137-1148.
[11] Valle CG,Tate DF,Mayer DK,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a facebook-b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for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 J Cancer Surviv Res Pract,2013,7(3): 355-368.
[ 12] Blaauwbroek R, Bouma MJ,Tuinier W, et al. The effect of ex­ ercise counselling with feedback from a pedometer on fatigue in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a pilot study[J]. Sup­ port Care Cancer,2009, 17(8):1041-1048.
[13] Valle CG,Tate DF,Mayer DK,et al. Exploring mediator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 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trial of a facebook-based physical activity
 
 
 
Chin J Nurs, June 2019, Vol. 54, No. 6

中华护理杂志为19年6月第54卷第6期                                                                                                    缩逑
 

intervention[J].J Adolesc Young Adult Oncol,2015,4(1):26-33. [ 14] Ajzen I.Social psychology for program and policy evaluation[M]
New York:Guilford 2011,74-101.
< >Pinto BM,Papandonatos GD,Goldstein MG,et al. Home-basedphysicalactivity interven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 survivors[J]. Psychooncology, 2013, 22(1) :54-64.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 :537-540.Hooke MC,Gilchrist L,Foster L,et al.Yoga for children andadolescents after completing cancer treatment[J].J Pediatr OncolNurs,2016,33(1):64-73.survey of physi一 cal activity programming and counseling preferences in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J]. Cancer Nurs,2012,35(1) :48-54.I. Census Bureau.Geographic mob山ty:2005-2006[J/OL].[2019-http://www.census.gov/population/www/socdemo/migrate/ cps2006.html.
< > C,Horowitz S,Marcus B.Recruiting young adult cancer survivors for behavioral research [J]. J Clin Psycho! Med Set­ tings, 2013,20(1): 33-36.Rock CL,Doyle C,Demark-Wahnefried W,et al.Nutrition andphysicalactivity guidelines for cancer survivors[J]. Ca A Can­ cer J Clin,2012,62(4):242-274.Denlinger CS,Ligibel JA,Are M,et al.NCCN guidelines? In­sightssurvivorship(Version2.2017)[J/OL].[2018-08-15 ].http:// www.neon.org.[N].光明日报,2018-02-19(3).]. [2019-02-01 ].http: //www.pwc.com/us/en/health-industries/pub­ lications/health-care-social-mediaj.html.Le A,Mitchell HR.Zheng DJ.et al. A home-b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using activity trackers in survivors of childhood cancer:a pilot study[J]. Pediatr Blood Cancer,2017, 64(2) :387-394.< >A fithit and face­ book mhealth intervention for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a­ mong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a pilot study[J].Pediatr Blood Cancer,2017,64(12):1-9.Gass MA. Adventure family therapy:an innovative approach answering the question of lasting change with adjudicated youth[J]. Adolescents, 1995, 17 (4): 103-117.Yamada J, et al. Adventure therapy for adolescents with cancer[]). Pediatr Blood Cancer,2010,43(3): 278-284.Devine KA,Mertens AC,Whitton JA,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 sur­ vivors of early childhood cancer:a report from the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 study[J]. Psychooncology,2017,27(2) :613-619Vogt L,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tructured 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pediatric stem cell trans­ plantation[J]. Klin Padiatrie, 2011,223(3): 147-151[38) Murnane A.Thompson K,Mancuso SG,et al.Exploring the ef­ fect of exercise physiology intervention among adolescent and young adults diagnosed with cancer[J). Rehabil Oncol,2018, 5(5):1-9.
[39]  王国妃,王曙红,姜萍岚,等.瑜伽运动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生
存质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8)  :937-941.
 
(本文编辑谢贞)
 
 
 
 
 
 
 
 

 
Chin J Nurs, June 2019, Vol. 54, No. 6
回帖